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藍洞商業,作者 | 賈紫璇,編輯 | 趙衛衛
互聯網女性的實力被低估了?如何為自己賺得更多的respect?
在一場谷歌女性開發者大會上,國內互聯網的女程序員坐在一起。交流之前,她們彼此并不熟悉,但很快就可以因為某些細微的感受而認同彼此。
字節跳動的大S說,她會在99%確定的情況下,在回答別人時加上probably、might be等弱化性語氣助詞,而她的男同事則在80%確認的情況下,用了absolute。
在美團工作的Rumor的感受是,“相比男性,女性在職場中沒有那么自信,但實際能力并不輸給男性,所以很多時候女性的實力被低估。”
京東的Trista講述自己的經歷時說到,性別和年齡其實多多少少會影響到職級晉升。
她們來自字節跳動、京東、美團這些國內一流的互聯網公司,她們身上有著技術開發者的嚴謹縝密,也同時具備著女性特有的親和力。她們是大廠女程序員,當她們匯流在一起抱團取暖,某些答案就開始悄然發生了:
大廠是她們表面上的光環,但也是她們的負累所在。
4月份,Trista離職創業了,雖然只在京東待了五年多,但已經把該學的都學到、該見的都見到了,現在她有了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Rumor雖然還在美團敲鍵盤,但每周會安排自己見不同的人,她堅信很多機會都是軟關系帶來的,為未來做自己的事業積累更多可能性。
北大畢業的大S一直以來的理想就是自己創業,她覺得自己想做有影響力的事,留在大廠凡事都要先說服領導這是有價值的,何必呢?
在男性主導的互聯網開發者群體里,她們亟待建立一個屬于女性的認知:懂技術,會溝通,承受著內卷,也有強大的自驅力。她們享受著互聯網大廠賦予的光環加冕,也默默盤算著這場賭桌上自己未來的籌碼。
留在大廠,并不是她們的最終目標。
選擇
選擇來到互聯網大廠,一定是看中了大廠一些無法替代的優勢。但選擇當女程序員一定有一份熱愛,快速試錯,找到“興奮點”,再深入去做,是她們選擇做程序員普遍的邏輯。
“選擇字節跳動,就是覺得可以比原先看到的更廣闊。”大S被挖到字節后,相比之前,她覺得遍布短視頻、教育、搜索等行業的產品矩陣更有吸引力,在這個更廣闊的“APP工廠”里,她希望能探索一下自己的邊界。
“外企太佛系了,我在字節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要為自己爭取。”因為組織架構的調整,她不得不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字節跳動“以結果為導向”的扁平化管理下,她要說服新的上級,為什么自己的事情有更高的優先級,“向他證明為什么有價值,然后繼續做。”
如今的北京字節跳動CEO張楠,也是上級用來鼓勵她的案例之一。“大家可能只看到她光鮮亮麗的一面,但她也不是第一次做產品就做成了抖音,只是抖音成功了,大家都認識她了,但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看不到的困難。我遇到困難時,老板就用她的故事來鼓勵我。”
Trista在2021年5月正式離開了京東。從2016年1月到2021年5月,Trista在京東的五年多也在做打破自己、重新選擇的事情。
起初,學計算機專業出身的Trista,進入京東之后卻做著運維的工作。而在五年當中的某一天,一個新的部門成立了,是做數據研發的國際化。Trista的英語不錯,加上有運維工作經驗,比較懂用戶,就被臨時調去做一些文檔翻譯工作。
這一做不要緊,Trista像是開辟了新大陸一樣,找到了讓自己兩眼放光的事情。“以前我做運維工作的時候,每天地鐵上都在想如何解決用戶問題,到家以后打開電腦就開始執行。當別人一次次夸我很厲害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只是覺得這是我勞動所得。”
Trista在轉崗之前,做運維時的直屬領導曾經給她建議,“我勸你不要跨到數據開發部門,你在現在的崗位已經做了很亮眼的成績和不少的累積,市面上有多少‘三個月學懂Java’的培訓班,就意味著數據開發這片紅海有多少人扎堆。”而如今,這位領導已經做到了京東很高的級別。
但面對內心的一份熱愛,Trista覺得選擇數據開發是她必須要做的事情,哪怕一切從零開始。
相比之下,Rumor選擇做女程序員的路徑就簡單得多,但也沒有脫離一個原則:要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一方面是我發現自己不適合做量化,另一方面也發現自己更喜歡技術,而AI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崗位,也非常有趣。”
來到美團前,Rumor在一家創業公司,“前幾年,我的目標就是進入大廠,我覺得這是一個坎,過了這個坎進入大廠就像是給自己鍍了一層金。”
美團崇尚學習文化,Rumor在這里體會到了與之前的創業公司不同的企業文化:競爭里也有合作。這是她到了大廠之后,學到的第一件事情。
“以前的我,看到公司里有人做出一個程序來,我也要做出一樣的,甚至做出更多來超越他,現在的我會以另外一種合作的方式來處理工作,而不是盲目攀比。”
自愿的996
周末不屬于大廠,大廠里的996全是自愿,這也不假。
被迫放棄健身,是大S在字節跳動最遺憾的一件事。她之前的習慣是每周一四鍛煉身體,但在字節一般都要半夜十一二點下班,最晚的時候凌晨三點,那種鍛煉身體帶給她的愉悅感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了。
從小經歷過校園霸凌后的大S,已經學會了在逆境中自我重建,習慣了用優秀來證明自己,所以“北大畢業生”帶給她的,除了曾經在校園里“被保護的很好”以外,離開校園后的她并不覺得北大是自己高人一等的象征。
相反,來到字節跳動后,大S日常仍然不斷瀏覽技術博客,把每條有用的信息都用筆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認知保持更新迭代。
她最近在讀的書是梅耶·馬斯克的《人生由我》,這本書是馬斯克母親的作品,被很多人視為成功女性的代表之作。“馬斯克能夠有這么狂熱的造火箭的夢想,跟周圍環境對他的塑造有直接關系,所以我也要把握不斷學習的機會。"大S覺得,自己要在大廠努力自我迭代。
“我們公司的員工很多的北大、清華、中科院、浙大、復旦等名校畢業的,我(畢業于:北京航天航空)在這兒根本沒有優勢。”Rumor說,“你會發現這些聰明的人,他們不僅是技術強,人際交往也強,總之什么都強。”
Rumor認為,自己在美團的不可替代性也恰恰在于不斷自我迭代。
她說,“每個周末,我只給自己留出一天的時間休息,工作日之后的下班時間和剩余的周末時間,我基本都在做自我提升的事情,比如學習技術方面的知識,比如對外輸出并獲得回饋。”
Rumor有一個個人的公眾號:李rumor,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上萬的關注者了。除此之外,她還和朋友做了一個關于面試經驗搜索的網站:面經醬。
從知乎搬到了微信公眾號,Rumor也累積了不少粘性粉絲,這些為她帶來的不僅僅是廣告費,還有更多隱性的價值,是值得用休息時間來交換的,哪怕這些價值是延遲的。
而曾經在京東戰斗了五年多的Trista,更是個自我驅動的“工作狂”。
跟2016年剛剛入職京東的前半年一樣,Trista在調換部門之后的半年里,幾乎不曾休過周末。“我不喜歡到自己的工位上加班,怕被別人看見。所以通常都會在周末找個沒人的會議室學習Java和數據開發。”
互聯網大廠用餐時間的食堂也是非常熱鬧的,菜品也較為豐富。但Trista不喜歡浪費時間排隊,相比工作,吃飯對于Trista的意義要小得多。在午餐和晚餐的時候,Trista辦公桌上有什么吃的抓起來就吃,既能填飽肚子,也不會耽誤手頭的工作。
工作如此飽和,Trista還在2018年加入了Apache基金會(全世界最大的開源軟件基金會),并且在2021年,通過幾年來幫助全球各地的開源技術者們交流和解決各類問題,成為了為數不多的Apache華人member之一。
上午到單位回郵件,中午處理自己在Apache基金會的事,下午開各種會議,晚上寫代碼,這就是Trista每天的基本日常。
"別跟我說什么內卷,你告訴我哪里不存在內卷?我親眼看到我們公司樓門口保安把吃的藏在身體后面,怕因為吃東西影響公司形象,這不內卷嗎?如果不能告訴我解決辦法,就不要給我制造焦慮。"Trista說。
從剛入職時候發表觀點不會被看到的她,如今做到了有一年的Q4業績和年終獎翻倍,為公司創造出一款從人工處理到機器處理的變革性產品,同年也被升職。
聊到這些的努力和驅動的時候,Trista的眼睛里是帶著光的。
下一站
雖然大廠能夠帶給她們很多別處學不來的東西,但仍然留不住她們學到技能后想要離開的心。大廠更像是她們的培訓班,課程結束,便會各奔前程。
重度B站用戶Rumor雖然忙到“連躺在床上刷B站都覺得奢侈”,但“忽然被其他部門同事發消息過來說'你是不是Rumor'的時候”,“讀者朋友發微信說看我文章學到很多的時候”,都讓Rumor收獲到預期之外的驚喜和快樂。
一周前,Rumor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把5月份每天的日程安排曬出來,說不想再卷了。玩兒完一個周末后,當晚還是坐在電腦前更新了自己的公眾賬號。在大廠中自我驅動,已經成了慣性。
"在大廠,我學會了如何跟其他部門的同學溝通。我發現很多部門的技術人員都在重復地造輪子,但其實我可以根據不同部門的需要,造出一個大家都可以用的輪子,這樣會省去很多工作,但前提是需要跟各個部門的人做好足夠的溝通。"
來到大廠后,Rumor深深地意識到溝通和人脈的重要性。因此,她每周還會安排自己去見不同的人,這些人中有不同部門的同事,也有通過公眾號找到她的創業公司CEO,或者大廠中高層領導。
她說,自己在大廠學夠了、見夠了就會離開。未來自己可能選擇去一家外企,也有可能創業,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無論怎樣,現在在大廠做的每一處小小的積累,未來都會通過現在建立起的這些看似不起眼兒的軟關系而獲得更大的機會。“起碼我通過認識不同的人,已經不擔心自己失業了。”Rumor笑著說。
剛滿9歲的字節跳動已經擁有10萬名員工,在全球有超過240個辦公室,源源不斷的年輕人還在涌入。
大S覺得,相比騰訊和阿里,字節跳動還在飛速成長,管理風格難以歸類和總結。她接觸過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上級,都很年輕但是風格迥異,“大家都是帶著前司風格來的,這些風格還在融匯碰撞,我也在期待屬于字節跳動的風格。”
大廠帶給大S的,除了對于知曉用戶喜好,和不斷更新迭代產品帶來的滿足感以外,負責海外業務的她也增長了很多見識,"這是之前在只做垂直領域的外企里看不到的。"
然而在這些背后,大S還通過同時擁有產品經理和技術技能的雙重屬性,在大廠里贏得了尊重。
“未來我會自己創業,我覺得把需要的東西學完了,就可以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我想做有影響力的事。”對于自己在大廠后的下一步,大S有著堅定判斷和清醒的認知。
Trista已經慢慢將自己的新公司搭建起來,京東無法給她想要發展的事業,她果斷選擇帶著在大廠見到和學到的一切離開。
“如果讓你從100元和100萬元里選一個,那不叫選擇。只有兩邊都是100萬的時候,才叫選擇。”Trista這樣定義選擇。而這些大廠女程序員們有著清醒自知的前提下,才能為自己做出下一步的選擇。
顯然,她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未來,不在大廠。進入大廠就像去了北上廣深一樣,成為了層次更高和機會更多的風向標。
在程序員中,女性會比男性更受歡迎嗎?大S并不覺得,因為公司的要求并不會因為你是女性而下降。她意識到某種行內的“潛規則”:大家心照不宣,但都覺得女生更難說服別人證明自己。
對外界來說,她們充滿著神秘感,但對她們自己來說,選擇大廠,或許只是一個中轉站。她們需要帶上這段行程里的風景和經驗,來奔赴下一站。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