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迷你創想
毫無疑問,“元宇宙(Metaverse)”已經成為當前游戲領域最火的概念。
通俗來講,元宇宙就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數字世界,人們除了吃飯睡覺,可以在游戲世界中實現任何事。電影《頭號玩家》就以視覺化的方式展示出來元宇宙的樣子。
而近年來快速增長的沙盒類游戲,就被認為是元宇宙的最佳載體。
今年3月,作為“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紐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超過四百五十億美金。而國內本土沙盒游戲的代表《迷你世界》,自2015年上線以來也受到行業及大眾關注,去年單月MAU已經破億。
近日,《迷你世界》背后公司迷你創想在上海舉辦「光?」年度發布會,CEO周濤宣布企業品牌由“迷你玩”升級為“迷你創想”的同時,也首次對外發布了“迷你創想”三大版圖的未來戰略規劃。具體來說,這三大版圖包括以《迷你世界》為核心的內容生態平臺、《迷你編程》、及IP文創。
迷你創想CEO周濤、聯合創始人古振興與鈦媒體APP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對話,談及迷你創想從游戲公司轉型做內容生態的野心和實踐。
01 轉型內容平臺后,如何激勵用戶UGC內容創作?
一直以來,用戶自制圖文、音視頻內容內容充斥社交平臺,但我們卻難以見到用戶自制游戲作品。這是因為,游戲開發專業性強、周期長、耗費資金大,因而一直以專業化制作團隊為主。
但沙盒游戲是一個例外。
沙盒游戲天然具有可拓展性,通過向玩家開放游戲編輯器的多個接口,游戲開發者在沙盒游戲場景里可以自由生產以游戲為主的UGC內容,最后作品以游戲的形式呈現在用戶面前。因而,沙盒游戲也被視為游戲生產互聯網化的切口。
當前沙盒游戲領域如《Roblox》,都在通過降低開發者門檻、提供開發者創作工具、擴充開發者變現方式等,積極布局開發者內容生態。迷你創想也在此次的品牌升級中,重點介紹了其內容生態建設的初步成果。
據迷你創想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古振興介紹,迷你世界內容生態,已經形成了內外雙循環兩大體系:
- 在游戲平臺內,《迷你世界》提供一站式管理、編輯、測試、發布的開發工具,幫助擁有豐富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用戶更快速便捷地進行內容的生產。針對不同內容需求,接入智能編輯工具,幫助創作者高效創作內容,及時分發。
- 游戲平臺外,《迷你世界》已與近百家內容平臺達成深度合作,無論是直播、視頻、音頻、漫畫、音樂,還是微電影、實況、動漫、VLOG等內容形式,都可以在迷你世界外生態中找到合適的內容發布和變現渠道。
簡單來說,轉型UGC沙盒創作內容平臺后,迷你創想更像是提供工具和底層引擎能力的研發公司:創作者通過底層引擎、工具創作內容,發布到迷你世界平臺上,同時也可將游戲衍生內容發布在外部平臺;平臺內部及外部的玩家則會消費內容,再反饋給到創作者,從而形成一個閉環生態。
迷你創想的內容生態嘗試,要從2017年說起。
古振興透露,當時《迷你世界》游戲為激發玩家的創作熱情,上線了沒有作品分享功能的“迷你工坊”板塊,玩家可以在板塊內自主制作游戲地圖。然而,運營過程中卻發現,有玩家在通過代碼的形式,在社交媒體分享傳播游戲內容,這讓迷你創想看到了《迷你世界》游戲的社區化路徑。
而2019年12月份《迷你世界》新版本給UGC創作者提供商業化能力,開始測試開發者模式,則正式開啟了迷你世界真正的平臺化的歷程。
正如抖音、快手拉低了短視頻創作門檻,一定程度上催化了短視頻熱潮一樣;采用圖形化的編輯方式降低游戲創作門檻,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創作者的積極性。據迷你世界介紹,平臺目前為用戶提供3D可視化編程觸發器,使得零編程基礎的創作者也能進行游戲創作。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更專業的創作需求,迷你創想也為專業的開發者提供lua腳本編輯器;CEO周濤還透露,今年下半年會推出運行在PC端的《迷你世界》專業開發工具,主要面向工作室、和開發團隊,制作效率、制作能力會比《迷你世界》端內更強大。
為鼓勵創作者生態,迷你創想也推出用戶激勵計劃。據悉,截至目前,迷你創想給開發者的分成比例最高達85%,并將提供1億基金、1億流量進行扶持, 目前分成收入已突破5000萬。
據悉,在《迷你世界》內生態中,超7000萬創作者創作場景內容量近2億,其中注冊開發者數量達到40萬,最快的創作者2周時間就實現了盈利;而在《迷你世界》外生態中,相關視頻播放量也達1500億。
不過,迷你創想目前用戶主體為年輕群體,而UGC沙盒內容平臺屬性下,內容審核就顯得格外重要。
周濤表示,在內容審核方面,迷你世界由AI審核+人工審核系統完成。AI審核主要與各大AI廠商合作,而人工審核團隊方面,目前擁有300人的專職審核團隊和500名兼職團隊。
周濤強調,“只有被審核通過的內容,才能夠分享到社區里。”
02 “IP宇宙”夢想下的多元化發展野心
借助《迷你世界》從一款游戲演變成沙盒UGC內容平臺,迷你創想也從單一的游戲公司,向多元化發展的互聯網公司在演進。而核心《迷你世界》內容平臺生態之外,構建IP宇宙就是“多元化”業務發展的版圖之一。
早在2018年,迷你創想就開始著手建立“IP宇宙”,嘗試打造了諸如動畫、漫畫、虛擬偶像、雜志圖書、小說、IP授權合作等泛娛樂內容。其第一部漫畫《龍響天下》在騰訊動漫上線一個月進入細分品類榜單TOP10;首個虛擬偶像花小樓全網粉絲量超2000萬。
在IP方面,迷你創想有一個“IP宇宙”的夢想。
目前,基于迷你世界游戲本身的角色形象,《迷你世界》構建了64個星域,1024個星球,每個星域都有相對應的星球,以及與星球相匹配的角色,角色之間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當與此同時,迷你世界還宣布今年將開放共創社區平臺,和用戶一起來豐滿世界觀和故事。
今年5月,《迷你世界》進行了版本更新,還將迷你世界IP故事線融入到產品中,并以此為原點,拓展IP泛娛樂化。與此同時,迷你創想旗下潮玩品牌“MINITOYS”也正式發布,將涉及盲盒、大娃、BJD、手辦等多種潮玩類比。據悉,其盲盒產品還入選了天貓雙十一高端潮玩盲盒榜TOP2。
編程興趣學習,是迷你創想多元化發展的另一版圖。
迷你創想旗下《迷你編程》于今年1月份悄悄上線,區別于市面上現有的大多數編程教育產品,《迷你編程》是一款自研3D場景化編程創作工具,能讓編程學習就像搭積木玩沙盒游戲一樣簡單有趣,鼓勵年輕人用更便捷易上手的工具創造自己想創造的內容。
據發布會上透露,《迷你編程》目前最高單日學習人數達到了28萬,日均學習時長達到了58分鐘,是行業平均的2倍。而基于《迷你世界》生態體系和海量用戶群體,《迷你編程》用戶也可在平臺上實現學習-創作-分享的高效便捷生態路徑。
多線業務擴張下,免不了巨大的成本投入。不過周濤透露,盡管同時有多條新業務在不斷拓展中,但目前成本投入上的70%-80%,依然還在迷你世界內容生態平臺方面。
這是因為,沙盒游戲開放性的特征,決定了對底層引擎技術的高要求。為此,《迷你世界》的引擎、編輯器、平臺目前都是自主研發,這保證了游戲及內容社區的體驗,但也提高了開發和運營成本。
周濤表示,從去年以來,迷你創想已經從300人的團隊擴張至700多人,其中“研發人員占絕大多數。”
為了招聘底層技術研究的團隊和平臺建設的團隊,迷你創想也下了血本。據悉,迷你創想近期在全國大量招聘有經驗的引擎開發者,為此幾乎“來者不拒”。其招聘公告中,引擎級的專家最高可以拿到一百萬美元年薪。
不過,目前游戲仍然為迷你創想主要營收項目,周濤也表示,新業務更多還在前期的摸索、打磨階段,目前變現任務并不迫切。(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趙虹宇)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