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智能汽車時代,那些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自動駕駛場景,開始逐步走進現實之中。
如果汽車能夠像經驗豐富的賽車手一樣,在行駛過程中精準規劃出最優行駛路線,作出精準操控,那么,對于普通人而言,是否也有可能享受賽道級的駕駛樂趣?近日,路特斯的一場發布會,讓我們看到汽車在智能駕駛技術的加持下,碰撞出的更多可能性。
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峰
用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峰的話說,“只要你能拿到駕照,Ta就能幫助你跑贏F1冠軍”。是腦洞大開,還是空穴來風?路特斯用實力證明智能駕駛也可以很有樂趣。
普通人如何跑嬴F1冠軍
從人工智能阿爾法狗打敗人類圍棋冠軍柯潔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遠超想象。借助智能技術,跑贏F1冠軍,這是答案,不是宣言。
實際上,智能駕駛早已在專業賽道上顯山露水。在賽車領域,從大學生方程式賽車開放無人賽車開始,自動駕駛就對有人駕駛吹起了進攻的號角。今年蘇黎世聯邦理工的AMZ車隊放出了一段視頻,畫面中無人車跑贏了賽車手。對于一秒鐘幾億次運算的計算機來說,不管是最優路徑,還是剎車點、換擋輔助,都可以輕松準確算出來。相比無人賽車,有人加入的比賽,更有樂趣,也更難計算。這考驗的不僅僅是車的性能,還有賽車手對于路況的精準判斷與靈活操控,當然還有對生命的敬畏。在電動化、智能化席卷而來的時代,新技術拓寬了賽道,也帶來了考驗。
針對純電動賽車而舉辦的FE賽事(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比賽Formula E),已經上升為國際汽聯的五大賽事之一,成為廣受歡迎的頂級汽車運動賽事。與傳統F1賽事依靠發動機馬力和進站策略來贏得比賽不同,在每塊電池容量相同的前提下,電動方程式賽車角逐的是人工智能和軟件算法能力。在FE的賽場上,溫度、濕度、降雨等因素對電池耗能的影響極大,影響賽車行駛中的穩定性。正因為如此,FE比賽中因為策略不當導致電量耗盡,甚至提前退賽的場景并不少見,如何基于軟件算法和人工智能,精準調整比賽策略,把能量系統的利用效率推向極致,并及時應對天氣、溫度等突發環境因素的影響,對賽場決勝尤為關鍵。
無人駕駛可以跑贏賽車手,軟件算法可以指導FE賽車獲勝。智能技術在賽道駕駛領域的應用越來越關鍵且重要。隨著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未來,普通人通過人機共駕跑贏F1冠軍不是夢。
路特斯武漢智能工廠
如何實現這一夢想,路特斯有一套完整的路徑,并已初見端倪。這是電動化時代賦予這個品牌的機遇,也是智能化賦予路特斯的技術自信。而路特斯針對旗下超高端純電智能汽車,獨立開發的的EPA邊緣進化架構,是國內首個800V平臺,聚焦零百加速3秒內,同時在底盤調校、智能軟硬件、全域整合生態上都追求絕對的性能優勢,重新定義電驅時代的“性能”標簽。而路特斯工程牽頭,聯合雷諾旗下的高端賽車品牌Alpine共同開發全新純電跑車平臺,更是雙贏合作,雙方資源互補、平臺共享、成本分攤、提升效率,為彼此在下一輪技術戰中增加籌碼。
賽道級智能駕駛的野望
對于路特斯而言,賽道級智能駕駛的目標,不只是為了跑贏F1冠軍,而是想要為用戶帶來真正超高端純電智能汽車,以及其帶來的更為安全更為有趣的駕駛體驗。
智能駕駛常常被混淆為自動駕駛,給人的錯覺是“車開車”,但這其實是對智能駕駛的一種錯誤理解。實際上,智能駕駛與自動駕駛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自動駕駛的邏輯和算法采取的是大數據的算法,即通過大數據的方式,算出一條最佳的解決方案。路特斯所提出的賽道級智能駕駛,則是一種博弈的算法,將博弈論引入進來做智能駕駛,讓賽道級智能駕駛進入日常模式,這樣會帶來更多的安全冗余。日常生活中,這種需要博弈的場景比比皆是。最典型的一個場景,就是開車時遇到加塞的情況,這種現象如果能通過智能駕駛的精度和博弈提前進行預防,將會帶來更安全和舒適的駕駛體驗。
雖然隨著智能駕駛的發展,汽車的軟件能力和功能表現,都開始趨同,但在實際體驗中,各家的智能駕駛技術還是有所不同。
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
作為一家有著73年歷史的跑車品牌,路特斯曾在F1賽場上叱咤風云,與保時捷、法拉利并稱為世界三大跑車制造商品牌?,F在它要徹底向新能源轉型,“以賽道級智能駕駛,切入智能駕駛賽道,這就是路特斯科技未來十年篤定的方向,也是路特斯智能駕駛跟其他任何品牌完全不同的技術路徑。”
具體來看,賽道級智能駕駛代表著路特斯將會搭載更強的軟硬件,更極限的性能釋放,同時將賽道級電驅智駕技術下放,也讓觀眾直觀感受到路特斯智能駕駛的性能優勢和安全優勢,提升對智能駕駛的信任。對于業界最為關注的智能駕駛的安全,路特斯做了充分的冗余,而過分的冗余必然會帶來高昂的成本,不過,路特斯還是選擇了將安全放在第一位。
路特斯智能駕駛系統采用了激光雷達+超高清攝像頭+4D毫米波雷達全視域感知融合的技術路線,并在軟硬件性能上通過主動冗余保障駕駛者安全。高級駕駛輔助需要完成感知、判斷、操控等動作,就相當于我們需要通過眼睛、鼻子、耳朵去獲取外界的信息,然后大腦處理完信息之后再由四肢去操控相應的動作。在獲取外界信息這方面,出現了兩條不同技術路線,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算法方案,以及造價更高的激光雷達方案。特斯拉視覺方案存在的問題,已經在多起輔助駕駛引起事故中暴露。而激光雷達由于依靠發射激光束來主動探測周圍環境,即便是在夜間和惡劣環境下依然能夠擁有超高的探測精度,所以不受環境影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綜合視覺算法和激光雷達為主導的自動駕駛方案的優缺點,路特斯選擇了以激光雷達為主導的全視域感知融合的技術路線,確保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值得信任的智能駕駛。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路特斯所提出的“賽道級智能駕駛”,始終強調以駕駛者為中心,其終極目的不是為了戰勝人類,而是希望在智能時代保留駕駛樂趣與駕駛自由,實現人機共駕。
在大部分的用車場景之下,智能駕駛能讓開車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幫助駕駛者來擺脫方向盤,解放手腳;而在駕駛者想要自己來開車時,智能駕駛又能讓開車這件事變得更加純粹,讓駕駛者能夠充分地享受駕駛的樂趣。
可以說,賽道級智能駕駛不僅是路特斯的技術目標,也體現了路特斯的運動基因以及品牌調性。這套智能駕駛系統將會用在路特斯“生活用車”里,給用戶帶來超越同級的駕乘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用車”將會是路特斯未來產品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路特斯對于SUV和轎車類產品的定義,用以區別這個品牌傳統的跑車產品。
路特斯純電產品矩陣
對于造電動車這件事,路特斯已給出了明確的產品規劃與時間節點。根據路特斯“中英雙引擎”戰略,中國工廠將生產“生活用車”車型,分別是2022年推出代號為Type132的E級純電智能SUV,2023年推出代號為Type133的E級純電智能四門轎車,2025年推出代號為Type134的D級 “純電智能新物種”。
路特斯跑車將會放在英國工廠生產,分別是Evija、Emira,以及2026年推出的代號為TYPE135的純電小跑。
小結
未來的汽車一定是往智能化方向發展,這是無法逆轉的大趨勢。隨著2021年L2級自動輔助駕駛滲透率快速提升,國金證券預計,未來自動輔助駕駛滲透率曲線將高度擬合智能手機滲透率S曲線,實現快速增長。
像路特斯提出的賽道級智能駕駛系統,為車企扎堆競爭的智能駕駛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題思路。
百年未遇之大變革下,路特斯科技可謂是“科技造車新勢力”,踩在了恰當的時間節點上,拿出自己的“殺手锏”,急速而來,不只是要跑贏“F1冠軍”,而是要引領智能駕駛領域的發展,探索擴展的邊界,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標桿。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張敏,責編|項歐)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